【從「惡關係」變成「好關係」:手足是磨練人際的天賜禮物!】
這天晚上我要到一家幼稚園分享《手足之爭》。
我和老公都在努力回想,小子們最近最嚴重的一次爭吵是什麼?
兩人沉默了好一會兒,真的想不出來。
除了第二隻凱凱和第三隻鈞鈞偶而有一點雞毛蒜皮的小爭執之外,好神奇啊!近幾年,三小子不打架,連大吵的紀錄都是屈指可數。
「喂,我看我們兩個吵的還比小子們多!」兩人呵呵呵一陣。
「到底是誰要教誰啊?」
不過,我永遠記得,老二凱凱出生時,因為夜夜啼哭、刁鑽難帶,我不得不花費大量精神在這個難纏小子身上。
有一次,我在廚房用紙巾清除螞蟻,老大翔翔竟爆口:「馬麻,快點,把弟弟一起擦掉!」
哇!超暴力思維,讓我當場瞠目結舌,我這才意識到老大超殺的強力醋勁。
接著,我腦海裡出現的恐怖衝突畫面都侷限在「小小孩時期」:
大隻的專注的玩堆積木,小隻的傻呼呼地像蠕蟲一般爬過來,然後,毫無預警的推一把。「哇〜」,頓時,大隻的眼淚奪眶而出。碰!肢體衝突爆發!
然後,我就學會了,如果大隻的要專心玩玩具,就一定要:預先「隔離」。
再來,不多久,小子們就上演了「搶媽媽戲碼」。
一個一定要我陪帶上學,一個拉著褲管死纏不放,一定要我餵奶。
兩邊開打,稀哩嘩啦,僵持不下,一籌莫展的我真的跑去拿了一把菜刀,怒吼:「把媽媽切兩半好了,一人一半!」
頓時,小子們杏眼圓睜,鴉雀無聲。不過,靜音三五秒,兩人哭聲卻瞬間提高八度,以更駭人之聲哭叫:「媽媽不要切成兩半啦,媽媽不要切成兩半啦…」
沒想到,就這樣,小子們傻傻的就被轉移了焦點。
經過一次次我亂玩一通的「切媽媽戰法」,再輔以我不惜成本地投資「好說歹說之口水」,大隻的終於隨著年紀長大,有所領悟,而退出戰局。
一切走向大光明!
現在呢?搶媽媽?!哈哈!經過房間門口,翔翔只有一句:「媽,你想幹麻啊?我有在讀書,你可以出去嗎?」
我依稀記得,在小子們度過學步兒時,我曾經如大夢初醒般問過自己:
ㄟ,那時時刻刻都得防堵「小隻偷襲大隻」的提心吊膽歲月,怎麼像被delete的檔案一樣,完全找不到了呢?
在小子們進入小學之時,大夢初醒之感又再度降臨:
咦?不是天天都得威脅小子,再搶玩具,我就要把玩具通通關到「黑洞洞」嗎?
不知何時,小子們在一次次激烈爭吵中早已自己想出辦法:猜拳、輪流、抽籤、訂定時間,而我早就退出他們之間的玩具之爭,也不曾記得我有需要走進他們的電視之爭、哀派之爭、MP3之爭…
最近迷上桌遊的凱凱在學校附近找到一家新開的桌遊店,一到週末拉著弟弟鈞鈞陪他去玩。
其實,鈞鈞真的也被帶出興致,不過,鈞鈞一直邀請凱凱參與「野外蛙調」從未成功,竟然耍了心機回敬凱凱:
「好啊,你要我陪你去桌遊店玩,那你也得陪我去蛙調喔!」
啊,還出新招啊---交換條件。
我問鈞鈞:「你還真計較啊,去玩嘛,也要求公平啊!」
鈞鈞回答:「馬麻,不是啦,你不覺得凱凱太宅了嗎?我是真的希望他出去動一動,接觸大自然!」
手足,在吵吵鬧鬧進進退退中熟悉人際互動存法則,也在互相陪伴觀摩學習中彼此感染與提攜,
那嫉妒、吵鬧、爭奪,是一次次學習尊重、妥協/堅持、溝通、表達、想對策、解決問題的幸運時刻,
是從「沒關係」進展到「有關係」,從「惡關係」進展到「好關係」的天賜良機!
延伸閱讀:【管教的勇氣】
金石堂: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…
博客來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02298
誠品:http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…
PC home http://24h.pchome.com.tw/books/prod/DJAF2L-A9006RQOV